本文作者:admin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哪吒们究竟还有机会吗?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哪吒们究竟还有机会吗?摘要: 在全国各地油价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低成本用车优势无疑得到了凸显。...

新能源汽车_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_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分析

油价如今高昂,以至于上班出行都难以承受。Andy 同事购置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家中充电仅需四十多元,续航却能超过五百公里。相较之下,我加满两百元的油,行驶里程却不及他。我正在深思是否应该更换一辆新能源汽车。Allen 如此感慨。

在全国范围内,油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愈发明显。与此同时,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行列,新能源汽车正逐步走向大众化。

截至2022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攀升至1310万辆,市场份额占比高达27.6%,这意味着在每卖出四辆汽车中,便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据乘联会预测,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36%。

实际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从最初的谨慎观望转变为积极接受,这一转变仅用了短短两年。在2018年至2020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超过了一百万辆。然而,到了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当年销量达到了352.1万辆,较上年增长了近200万辆。到了2022年,销量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

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_新能源汽车_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分析

新能源在汽车消费领域崭露头角,预示着一场行业变革即将拉开序幕。

0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 新车 "

Andy兴奋地介绍道,这辆新能源汽车百公里加速迅速,智能车机互动体验极佳,车身曲线完美流畅,而且充电成本远低于加油,新能源车型真是太吸引人了!

年轻人消费决策权的增强,正悄然影响着汽车消费市场的格局。在过去,人们在选择购车时,往往基于性价比考虑会选择日系车,而追求动力和底盘性能的消费者则会参考欧美系车型。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欧美和日系品牌在我国的汽车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伴随着新兴造车企业和主流新能源造车品牌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汽车消费的观念正经历着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将新能源汽车视为他们人生中的首辆座驾。

汽车之家发布的车主数据表明,在2017年至2022年的五年时间里,21至30岁的购车者数量实现了11%的显著增长,这一增长趋势表明,购车者的用户群体正逐渐向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倾斜。与此同时,《新能源与燃油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报告》指出,30岁以下的消费者在新能源车用户中占比最高,达到了43%,紧随其后的是31至40岁的消费者,占比41%。这一数据表明,40岁以下的消费者在新能源车消费群体中占据了84%的份额,显而易见,年轻消费者无疑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力量。

年轻一代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节节攀升,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汽车市场结构的演变,同时也预示着消费趋势的革新。

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以往的传统燃油车型,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驾驶与乘坐感受,以及智能化科技的显著进步,这些特点极大地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以驾驶性能为参照,以往只有那些售价高达百万的超级跑车,才能在3到4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然而,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的问世,它们摒弃了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引入了电控和电机等新型模块。这使得原本只有百万级跑车才能达到的4秒内百公里加速,在性能优良的新能源车型上成为可能,而且其价格也相对低廉得多。比亚迪海豹2022型650公里续航版,其百公里加速仅需3.8秒,而官方建议零售价不过28.68万元。

在智能驾驶领域,众多新能源汽车已成功实现了从高速路段至城市开放式道路,直至最终泊车环节的全过程、无缝连接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不仅如此,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迅速崛起,国内主流的本土品牌为了在关键时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汽车配置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从智能车灯到悬浮式中控台,再到车载互联系统,甚至是带有按摩功能的座椅……只要是能够进一步提升的方面,各大厂商都纷纷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消费端市场表面上看是众多品牌争相斗艳,各大汽车制造商竞相展示各自特色,力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市场份额的持续变动使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这场竞赛的后半程仍难以预料结果。

02 群雄激战,格局未定

尽管我对新能源汽车情有独钟,但在挑选品牌时,我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毕竟,谁也无法保证某些品牌不会突然宣布破产,那时我的售后服务问题该如何解决呢?Andy 如是说。

Andy的疑问与众多消费者的担忧不谋而合。目前,随着大量新能源车型的陆续推出以及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销量分布的差异日益显著,汽车制造商的表现也呈现出加速分化的趋势。

在短短数年间,新能源的浪潮席卷而来,将新汽车的风潮从无到有地引入了中国汽车市场。与此同时,诸如理想、蔚来、小鹏等新兴造车企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纳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蔚小理”品牌率先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用户,进而崛起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品牌。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无人能保持一成不变,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后来者超越。

2021年,蔚小理品牌交付量约在九万辆上下,具体来看,小鹏汽车交付了9.82万辆,蔚来汽车交付了9.1万辆,理想汽车交付了9.05万辆。当时,小鹏汽车位居首位,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紧随其后。然而,形势正在发生转变,理想汽车凭借L9、L8、L7等车型的“组合拳”策略,开始逐渐攀升至更高的位置。根据统计资料,2022年度,理想汽车成功交付了13.32万辆新车,荣登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销售冠军宝座;与此同时,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分别实现了12.2万辆和12.08万辆的交付量。

然而,自今年起,"蔚小"与"理"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宽。在1月份,理想汽车以1.5万辆的销量一举超越了未达万辆标准的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小鹏汽车果断采取了官方降价策略。今年六月,理想汽车交付量领先,成功跨越三万辆大关,同比增长超过150%;蔚来汽车交付量达到1.07万辆,虽然重新回到了万辆级别,但与理想汽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8620辆,上半年每个月的交付量都没有达到万辆的门槛。

昔日的汽车制造三巨头“蔚小理”已现分歧迹象。自去年10月起,位于造车新势力第二阵营的哪吒、零跑等品牌,便开始向位于第一阵营的“蔚小理”发起激烈竞争。与此同时,智己、飞凡、阿维塔等新兴品牌也纷纷加入战局。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态势已转变,不再是新兴力量间的角逐,而是那些转型迅速且势头强劲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

2022年3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型,将全部资源投入到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中。依托于在电池等新能源关键技术的持续积累,比亚迪在2022年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增幅高达212.82%,销量达到了185.74万辆,位居全球首位。

广汽埃安自2017年成立以来,短短两年间便迅速崛起。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销售业绩累计达到了20.93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8.81%,在众多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其表现仅次于比亚迪。

目前,比亚迪、埃安以及特斯拉已共同构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三巨头”。除了这三家领军企业,长城、吉利、长安等众多传统汽车制造商,凭借其在资金、技术、生产能力、供应链、销售渠道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亦在新能源市场全力推进。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如同战场上的烽火连天,整个行业仿佛被点燃,然而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头部品牌激烈角逐的同时,众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尾部品牌却难以逃脱,众多小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消耗殆尽“资源”,最终默默退出。

03 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华为的高层管理人员余承东指出,如果头部车企的年产量未能达到500万辆,它们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长安汽车的董事长朱华荣则更为直接,他预测在未来3到5年间,可能会有超过60%的品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他认为在中国市场上,能够持续竞争的企业不会超过5家。

6月8日,比亚迪举办了2022年度的股东大会,会上,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发表观点称,"到了2023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将迎来一场淘汰赛,届时市场将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迎来百花争艳的盛世,同时也是一场适者生存的激烈淘汰赛。销量一度独步天下的比亚迪在新阶段面临压力,而“蔚小理”的格局也已大不如前。即便是行业领军品牌都面临这样的挑战,更不用说那些处于第二梯队的新兴势力了。他们身处丛林法则的底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有差池,便可能被淘汰出局。

6月销量数据的公布,使得各大车企上半年的业绩情况逐渐浮出水面。在这其中,被视为二线阵营中的“明日之星”的哪吒汽车,成为了新势力品牌中6月份以及上半年销量均出现下滑的仅有的两家企业之一。自从去年达到巅峰之后,哪吒汽车似乎正遭遇着低端车型增长受限、中高端车型难以突破的困境。

目前,哪吒品牌旗下的低端U、V系列产品占据了市场销量的七成份额,然而,面对比亚迪秦、海鸥以及五菱缤果、宏光MINI等强劲的竞争对手,即便在降价之后,销量依然未能实现增长。这不仅表明单纯的降价促销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使得亏损的幅度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哪吒品牌相继推出了S系列和GT系列,旨在尝试进入中高端市场领域。然而,S系列自上市以来,其月销量一直受限于2000台,迫不得已迅速启动了降价策略;GT系列则转而聚焦于小众市场,定位发生改变,仅仅交付了3个月便遭遇了销量下滑,这两者都与最初的销售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哪吒汽车所面临的境况仅仅是众多二线三线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这个变幻莫测的行业中,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对车企的考验不仅仅是销售规模的大小,更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从技术支持到品牌积累,再到资金储备……“哪吒们”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迅速找到一条突破困境的道路。

毫无疑问,未来汽车行业将全面拥抱新能源,所谓的“电气时代”已经悄然降临。在这个时代中,对于那些尚在摸索发展道路的新兴力量来说,生存的关键在于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

高价公共充电桩引发的争议不断,而近期自动驾驶领域的“寒冬”也备受关注。在这些看似由新能源汽车行业引发的“问题”背后,似乎蕴藏着一股强劲的势头。那些热议的“唱衰”声,恰似战斗前的号角,指引我们寻找机遇的方向。在商业领域,所谓的“长生法则”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在一连串的困境中不断寻求突破和重生的过程。

最终,Allen 决定投向比亚迪的怀抱。正如他所说,"大公司让人更安心,它们拥有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性价比极高,而且油耗极低!"

你看,商业就是这样。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