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料”这个说法,过去多见于手机、电脑等行业,众多制造商为了突出产品的高端特性,常常在核心部件的选择上显得过于追求。如今,智能汽车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怎样不盲目堆砌配置,在功能、技术、安全、价格等方面取得平衡,华为好像找到了可行方案。
“问界速度” 不是“堆料”堆出来的
6月16日,问界M5智驾版实现了对全国首批用户的车辆发放,标志着该车型的全国性普及销售正式开始。这款智驾版车型的交付过程,从它达到“第10万辆下线”的数量标准,仅仅过去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问界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一个又一个的重要节点接连达成!”在相关的现场场合,人们频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问界品牌推出至今还不到两年时间,就在今年五月获得了“最快实现十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称号,要知道,先前达成这一成就的哪吒和理想,这两个新兴品牌分别耗费了二十一个月和二十二个月。
感谢首批车主们选用了问界M5智驾版,这款车搭载了豪车级别的全铝底盘,操控性能非常出色,创新的智能增程技术确保了它动力十足且能耗极低,鸿蒙智能座舱3.0和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方案,这两大智能系统共同打造了顶级的智能驾驶体验。华为常务董事兼终端BG、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掌门人余承东认为,如今市场环境变化迅速且竞争异常激烈,仅靠夸大其词无法立足,必须专心致志地研发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安全、应用场景更丰富、更符合实际需求的功能,这才是用户真正的需求所在。我们会在第三季度首先在15个城市实施无需高精地图的城市NCA功能,接着期望全国都能应用,让人工驾驶更加安全,智能驾驶更加轻松愉悦。
2025年,驾驶辅助水平未达L2标准的车辆或许将不复存在。去年11月,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明确指出,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已然显现。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前三个月,汽车领域中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占比达到33.4%,较去年同期的比例增长了9个百分点;新兴品牌在这项技术上的应用普及率普遍超过70%,而市场领先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则超过了30%。
尽管普及程度迅速提高,但余承东的目标并非仅限于L2级自动驾驶。今年上海车展上,配备HUAWEI ADS 2.0高级智能驾驶系统的问界M5智驾版正式亮相。余承东表示,问界M5智驾版无需依赖高精度地图,并且能够识别非标准障碍物。实际验证显示,配备华为ADS系统的车辆在高速行驶表现上,诸如匝道通过效率、需人工接管频次等指标,明显超越特斯拉。“问界M5智驾版率先搭载的华为ADS 2.0版本,已极为接近L3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准,这一系统有望将因驾驶者分心及道路环境复杂引发的交通事故降低九成。(问界M5智驾版)这堪称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当前最优的体验方案,首屈一指。”我们领先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和国内外所有竞争对手,我们的智能座舱居于首位,现在我们又让智能驾驶取得了第一的成绩。
问界M5智驾版能够荣登榜首,这与华为在汽车智能技术领域毫不保留的巨额资金支持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余承东表示,智能驾驶包含人工智能等诸多技术领域,其研发过程需要投入极为庞大的资源。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资金都用于智能驾驶方面,这部分资金的投入非常可观,所带来的效益也十分显著,显著增强了行车安全,同时也有效缓解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问界接连创造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背后有深层缘由,且无需觉得奇怪。三年前,华为举办的一次普通自动驾驶体验会,让到场所有人包括媒体人员都深受触动,在那个智能汽车尚未激烈竞争、“余大嘴”名声不显的时期,华为已专注自动驾驶测试(封闭场+公共道路)长达五到六年。在深圳的办公场所和汽车展示厅里,自动驾驶技术、各类传感器、智能驾驶舱、核心芯片、运行平台以及电池温度调控等关键部件一应俱全。这种注重实效、精于实践的工作方式,与华为在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行事风格如出一辙。
智选车模式 问界胜出的“推手”
华为并非自主生产汽车,但这并不能掩饰其深藏的企图。问界的走红缘由其实相当明了,华为将数十年的技术沉淀,结合实际情况地运用到了问界产品中,这之中不仅包含了技术的融合,更体现了ICT行业对品质极致的追求,还有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构思方式,以及市场推广策略的规划理念。我们提供全方位的“三电”配套服务,唯独电池领域暂不涉及,公司核心工作重心聚焦于“四智”,具体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和智能车控四大板块,华为每年直接在相关领域投入超过百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其他研发资源,并将成熟的ICT技术整合应用于汽车产品中。
但若缺乏有效的汽车制造协作方式,所有这些都将只是虚幻构想,无法实现。
曾经有一段时期,关于智选车模式引发了不少讨论,公司间常用某个说法来探讨这个话题。不过自从出现了那个销量纪录之后,就没人再质疑智选车模式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在销售方面的长处和未来市场潜力。
在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论坛上,余承东阐述智选车模式时说明,该模式以HI为根基,不仅输出完整的技术链和配套服务,还将华为多年面向消费者积累的实战经验,包括用户界面构思、商品宣发、品牌推广、品质管控等,一并传递给车企,这些优势帮助赛力斯在品质与实力层面实现显著进步。赛力斯如今已非往日模样,质量水准与核心实力经过我们支持实现了显著增强。这家民营车企有个长处,就是干劲十足,自从与华为联手,我们在品质监督、作业环节、方案规划、关键能力等方面获得了根本性改进。
毫无疑问,对于坚持不制造汽车的企业华为来说,选择合作模式是确保其在智能汽车零部件领域获得收益,并帮助汽车合作伙伴取得商业成功的理想方式。余承东认为,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将进入更加激烈的阶段,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预计未来能够与华为紧密协作的厂商将得以生存,并成为少数成功者,华为期望与汽车制造商共同努力,为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水平贡献力量。
余承东早前提到过,往后能够存续的公司,每年生产量若不足500万台,乃至1000万台以上,将很难站稳脚跟,这是他所说的“500万台规模论”,也是行业普遍认同的2025年产业“分水岭”,留给智能汽车下半场竞争者的容错空间、调整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形下,高效运作与优质产出变得极为重要。按照计划,全新高端SUV车型问界M9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售,其展现出的高效执行力同样让行业充满期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