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产汽车的外观样式多种多样,与传统合资品牌相比,可以说除了四个轮子的基本构造没有改变,我们对汽车已经进行了彻底的革新。但是查看销售排行榜就会发现,榜首依然是那个老牌美国品牌特斯拉,这是由于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认知不足吗?
50万级的国产车,三电还真不一定比特斯拉好
特斯拉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不易察觉的动力电池组方面。这家公司早在2003年就开始致力于相关技术的攻关,其起步时间比众多中国汽车制造商早了将近十年。以Model 3和Model Y使用的21700型号电芯为例,这种新型电池的能量储存能力比传统圆柱形电芯提升了54个百分点,可重复充放电的次数超过一千五百回。再加上特斯拉自主开发的电池监控装置,能够精确调控每一节电芯的温度与电压值。
因此,在寒冷季节,电池的预热效率要高出某些国产车型百分之三十,这就使得特斯拉在冬季的行驶里程明显领先于国产车;在高速行驶阶段,能源消耗的稳定性也更为出色,Model 3的百公里用电量只需十二度到十四度,相比之下,不少同级别的国产纯电动车型已经接近二十度。
特斯拉在电机领域运用永磁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的搭配方案,能够同时满足低转速时的扭力需求和高转速时的能量利用率,其Model Y长续航型号从静止加速到百公里仅需五秒,同时还能实现CLTC标准下的594公里续航里程,这种将动力表现与续航能力有效结合的设计思路,是众多国产汽车品牌目前仍在努力追赶的水平。特斯拉的电池组、电机和电控系统,在全球超过两千万辆汽车上得到了广泛检验,其失效概率显著低于市场整体水准,这种卓越的“产品耐用性声誉”,促使众多倾向于长期拥有的客户更倾向于采纳。
国产车总宣传自己充电快,但超充桩远不如特斯拉普及
购买电动交通工具,担忧电量不足的情况难以避免,特斯拉则凭借其庞大的充电设施体系构建了竞争壁垒,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已经建立了超过两千个大型充电站,以及超过一万五千个充电接口,其服务范围遍布了绝大多数的县级区域,即便是在西藏和青海这些边远地带,也能够使用到特斯拉的充电设备。充电速度尤为关键:V3超级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达到250千瓦,Model 3与Model Y仅需十五分钟充电即可获得250公里的行驶能力,这一速度比许多国内汽车品牌的快充设备提升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国产车在充电设施方面,主要借助国家电网、特来电等第三方运营商提供的充电站,这些设施布局存在明显偏差,并且时常遭遇充电枪数量不足与设备兼容性差等困境,部分车辆必须安装多个应用程序才能实现充电,部分快充设备实际输出功率与标称值存在差距,更为关键的是,现有充电桩的技术规格与国产车高速充电的硬件需求不相适应。特斯拉的 “充电设施整合” 特点,使得他们的客户无需担忧寻找充电桩、匹配充电标准,这种便捷的 “能源补充” 方式,是众多家庭消费者决定购买特斯拉的重要理由。
20多万不是小数目,大家更偏向“不会选错”的选项
特斯拉在许多购买者心目中,早已不再是“小众电动汽车”,而是“纯电典范”的象征。2018年 Model 3驶入国内,凭借“打破常规汽车”的姿态,俘获了首批热衷尝试的顾客;如今,历经将近十年的市场引导,特斯拉的公众形象已经从“前沿科技产品”,转变为“值得信赖的基础需求”。许多特斯拉车主觉得,这款车受欢迎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驾驶,维修保养很便捷”“二手车价值保留得很好”——数据显示,Model 3的三年后残值率大约是65%,比同档次的国产电动车高出10到15个百分点。而且,根据老车主的反馈,“这辆车几乎不会出故障”。这些因素对那些重视“持有期间总花费”的购买者非常有吸引力。
国产汽车虽然外观和装备更加多样,但品牌形象目前仍处在“混乱阶段”:部分品牌侧重“价格优势”,却引来客户担忧“廉价劣质”;另一些品牌强调“豪华科技”,却缺少持续的市场考验,难以赢得客户信赖。这种“信赖差距”,导致许多注重稳妥的客户在众多国产车型和声誉良好的特斯拉之间,最终倾向于购买后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