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中美经济拉锯战微妙时刻!2025 年 3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对美出口遇冷?

中美经济拉锯战微妙时刻!2025 年 3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对美出口遇冷?摘要: 扶春入梦发布了一条微头条,邀请你来看...

眼下,全世界都在看中美谁先撑不住。

目前中国商品积压,急于获取收益,美国资金短缺,迫切需要消费。

中美经济这场漫长的拉锯战,到了一个很微妙的节骨眼。

2025 年 3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对美出口先遇冷。

特斯拉上海基地销往美国的汽车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八,比亚迪和蔚来向美国销售的车辆总额也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二,根本在于美国对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从百分之二十五提高到了百分之三十七点五,并且规定电池的原料不能来自中国。

公司被迫另寻出路,转向东南亚地区,比亚迪在泰国的制造基地于三月开始运作,将中国制造的电池运往泰国进行组装,之后再出口到美国,关税降低至百分之八,然而这种方式导致每辆车的运输费用增加了十二百美元,使得利润大幅缩水。

美国那边同期状况更复杂,加州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原定三月动工,现在却因为特种钢材问题受阻。

本地钢铁企业年产能仅达 20 万吨,该工程需用量为 50 万吨,因而必须从韩国采购,每单位钢材价格较上一年增加了 400 美元,单单材料费用就额外支出 1.2 亿美元,导致整个工程被迫推迟 3 个月。

2025 年 6 月,中国机械装备出口出现 “东西分化”。

对东盟输出的挖掘机、起重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三一重工在印度尼西亚获得了十二亿美元矿用机械的采购合同,柳工在越南的制造基地的制造能力增加了一倍。

对美出口的机械装备削减了 19个百分点,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导致建筑机械需求下降,同时 18个百分点的关税壁垒,使得许多订单转由日本小松和德国利勃海尔获得。

美国本土的半导体供应情况更为复杂,英特尔位于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制造基地原定于六月开始运营,但目前缺少用于封装和测试的高端基板。

全球百分之八十的高端载板源自中国台岛及大陆地区,美国本土缺乏能够大规模供应的制造商,因此不得不向中国台岛紧急调货,加上运输费用和关税,每块载板的费用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工厂的投产日期也被迫延后至十一月。

更棘手的是,美国计划兴建的 AI 数据中心,需要众多高能耗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的散热装置有百分之七十来自中国厂商,一旦对它们加征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服务器的造价便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几家公司因此被迫压缩了项目部署。

二零二五年九月,国内农产品深加工外销觅得新途径,然而对美国的输出业务仍旧停滞不前。

苹果汁在中东出口量大幅增加,增长了45%,汇源在沙特建设的灌装设施于9月正式启用,以此规避了美国20%的关税;罐头产品对非洲的出口也显著提升,增长了38%,梅林公司生产的三文鱼罐头在尼日利亚广受欢迎。

对美出口的果汁和罐头,价格又下调了百分之十七,美国国内农场主正向当局施压,要求提升进口门槛,同时物流环节耗时较长,导致产品新鲜程度无法与本土商品相比。

美国这边消费品的不足更为显著,9 月正值开学时节,沃尔玛的儿童书包和文具储备出现短缺,国内制衣厂的裁缝人员缺少达三万名,因而需要从孟加拉国进口,然而海运周期长达四十五天,许多家长不得不选择购买价格较高的二手产品。

家电市场状况更加不利,冰箱和洗衣机的仓库货量仅能供应四十五天销售,国内制造企业由于芯片和马达短缺,生产效率仅达正常水平的六成,从中国进口的家电产品需要缴纳相当于售价百分之三十的税费,销售价格较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二,购买者纷纷表示资金充足却难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中国企业没闲着,一直在补美国市场的亏空。

今年前九个月,拉丁美洲出口的移动通信设备增长了三分之一,小米公司在巴西的零售网点增加了一倍;欧洲市场出口的光伏转换装置提升了四成,阳光电源在德国的科研机构九月推出了符合当地电网标准的新型装置。

民营企业的出口发展速度,比整体情况要快九个百分点,浙江地区经营小商品的企业,借助网络销售渠道,将家庭日常用品推销给了中东欧市场,订单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二。

与美国的商业往来依赖性已从 2024 年的 2.9% 减少至 2.6%,许多公司不再视该国为首要销售区域。

美国想解决供应链问题,却处处碰壁。

“芯片法案”实施已近两载,国内仅建成三处芯片制造基地,且均未开始运营;尽管力促汽车行业将电池生产设施设在本国境内,但锂、钴等关键材料仍需从智利、刚果引进,其采购费用较中国高出三成。

墨西哥成为美国公司货物中转的优选地,不过 2025 年前三个月至九月间,该国自中国购入的半成品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七,诸如汽车零配件、电子器件等,这些物品最终在美国完成组装并销售,实际上并未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转型。

现在两边都在扛,却都没解决根本问题。

中国亟需加速科技领域的重大进展,特别是在先进处理器、飞行器动力装置等关键产业上赶超;美国则要弥补劳动力资源与生产能力的不足之处,否则供应链的困境将会持续加深。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对外销售减少会牵连到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大豆的购买量,美国生产环节遇到困难会致使全球商品价格攀升。

这场较量能否出现转机,取决于谁能率先攻克难关,中国的技术革新能否加速,美国的制造业转移能否实现。

当前这个时刻,是面临双重挑战最为严峻,同时也是决定性的一刻,#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全球眼下正观望中美两国究竟谁会先支撑不住呢,来自新浪网

中国新能源汽车对美出口关税_新能源汽车_中美经济拉锯战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