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方机构发布了关于2026至2027年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规范文件。经初步了解,这部分内容无需公众过度关注,毕竟其中所述的技术标准,仅作为判断某款新能源车是否符合《减免税目录》的准入条件。
换言之,厂商必须满足这些技术标准,核心内容是要求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程度达到基本标准。同时我们能够注意到,相关技术规范正在持续升级。
而昨天的公告中,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
这种车辆的纯电动行驶距离,在特定条件下,必须相当于全电行驶里程,并且这个数值不能少于100公里。
这一表述明确指出,配置微型电芯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几乎在商业领域遭遇了更为显著的排挤,考虑到2025年配备大型电芯的“超级能量补充”方案将大量涌现,只能说这些龙头企业对政策走向的洞察力确实非常敏锐,毕竟搭载大容量电芯并非能够随意实施,必须提前至少两年进行规划,确保留有充分的研发与验证周期。
值得留意的是,所谓“按条件衡量的完全电动行驶距离”并非厂商常强调的 CLTC 续航数据,而是官方能效信息表中“纯电行驶距离(EAER)”项目所标示的数值。
但此次调整波及的并非仅限于小型电池,以坦克700 Hi4-T(37.1 kWh)车型为例,其CLTC标准下的行驶距离为100公里,而EAER标准下的表现则是90公里。由此可见,该车型在来年将无法满足新《减免税目录》的技术规范,据此推测制造商大概率会及时制定应对方案。
当然,回到消费者这边,大家肯定只关心一个问题:
如果在2025年没有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等到2026年再购买,就一定会支付更多的购置税费用。那么,究竟需要多支付多少金额呢?
以我们新购的奥迪E5 sportback为例,其售价为27.59万元,对应的购置税金额为2.44万元。
依照相关条款,在2026年1月1日到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的购车税费优惠将削减一半,单台车辆可减免的额度上限设定为1.5万元,若超出此额度,相关费用需由购车者自行承担。
换言之,两万四千四百元减去其中一部分,也就是说个人要负责一万二千二百元,这就是今年购买与明年购买之间的实际差额。
购车税费的计算方法如下:先求出车辆售价与1.13的商,再乘以十分之一,若结果高于三万元,则从中扣除一万五千元,若计算出的税款未达到三万元,就减去一半金额。欢迎自行尝试核算。
要留意,购车附加费的大小,同所选车辆装备总价值紧密相联。例如,我计算的这个价位属于中等配置,但倘若升级到最高配置,即车辆售价达到三十一万九千九百元,那么到二零二六年,车主需要自行支付的购车附加费将大约为一万四千元。
也就是说,明年以后,价值大约三十万元的车,车主需要自行承担的购置税,数额至少要达到一万元以上。
那么有人会疑惑:若是打算购买经济型车辆,应缴税款低于一万五,是否就无需关注此事——答案是否定的。
限额为一万五千元,若金额不足此数,车主须承担的为:购车税费的一半。
我的蔚来萤火虫估算下来,12万58的购车税费大概是一万零一百一十元。个人需分摊一半,即大约五千五百元。与车辆售价比较,这笔钱款并非微不足道。
以最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五菱宏光MINIEV为例,若车主明年购买,个人需自行承担大约1770元的购车税费。
增程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型享受的政策相同,只要该车辆被收录在《减免税目录》中,购买时就可以减免一半的购置税,也就是说,车辆售价越高,消费者需要自行承担的购置税金额就越大。
需要关注的是,蔚来和理想已经公开表示,针对ES8和i6这类新推出的汽车,若消费者在本年度某个截止日期前订购,次年才能提车的情况,会发放相应的购置税优惠——不过,对于已经销售的旧款车型,目前还没有任何制造商承诺提供补偿。
而小米YU7这类产品,当前下单在2025年肯定无法提车,2026年还需额外支付上万元购车附加费,预计到岁末会引发一定程度的预约变化。
所以结论来了:
2025年购买新能源汽车,肯定比2026年划算。虽然来年某些厂商会推出“购置税减免”的促销手段,但本质上是一种转移支付,没有企业会全额承担车辆的税费优惠,毕竟减税是政府行为,生产商难以负担。
最新车型的购置税补贴方面,蔚来和理想已经给出了最终的保证,即便未来其他厂商再提供类似的支持,那也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宣传优惠而已。
所以,现在可以享受全部优惠购车,同时还有购车税完全免除的举措,这确实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极好时机。
我们确定即将到来今年最火爆的电动汽车销售,这是近几年来最为热烈的销售季尾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