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俏的座驾、奔波的包裹、变动的信贷……日常生活的细碎信息,蕴含着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从今往后,本台开设专题《长江指数》,于起伏的数字间,体察时代进步的节奏。首期内容,聚焦新能源车领域的最新动态。
今年前六个月,全国乘用车销量总计1565.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在六月的市场占比高达55%,首次领先于传统燃油车,乡镇和县城附近区域成为新能源车竞争的热点区域。
最近,由五个国家级部门共同发起的推广新能源汽车进农村计划,立刻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这个活动开展得非常快。今年,参与推广的新能源汽车种类第一次超过一百种,总共有124种,像特斯拉、岚图这些通常定位较高的品牌,也是头一次加入这个活动。价格在十万元以上的汽车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七,而价格超过二十万元的占到了百分之十二。这不仅仅是汽车种类的增多,更是整个产品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高端品牌涉足基层市场,并非冲动行为。从2020年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到农村地区开始,除去2022到2023年遭遇行业循环干扰的情况,每两年间销售增长都达到一倍以上。
尤为重要的是,新能源车市场存在显著差异,一线城市普及程度达到46.5%,而其他层级城市则逐步降低,五线城市的比例仅为27.2%,这表明乡镇地区至少有将近20个百分点的提升潜力,这种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汽车制造商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
市场中的选择淘汰机制,政策制定者另有诸多周全布局。今年上半年,针对地方的新能源汽车普及措施接连发布。
以充电桩为例,在湖北,全部7252个行政村都建成了公共快充桩,构建了“城市3公里、村镇6公里”的充电服务网络。今年发布的政策文件,几乎都突出了“车桩协同”的重要性。可以推想,若政策不断发力,往后,在乡镇地区,也能达成十分钟快速回电的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充电、维修、报废等环节,能够一次性全部处理完毕……这种从“单独售卖”到“系统构建”的演进,意味着更辽阔的市场“新机遇”。
所以,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活动激烈,争夺的不仅是基层市场,更是产业竞争后续阶段主导权的较量。湖北省是汽车产业重镇,务必抓住这个机遇。
好了,长江指数,下期再会!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向秀 向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