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新能源汽车出海步伐加快,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新能源汽车出海步伐加快,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摘要: 新能源汽车出海步伐加快- 吸引全球产业资本,探索全新合资模式和出海模式2023年12月22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塞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

国家领导人发布二〇二四年新年祝词期间强调,电动车辆、蓄电单元、太阳能制品为中国工业注入了新活力。

近些年,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相关产品出口态势迅猛。2023年,这三种产品合计出口总额达到1.06万亿元,实现了万亿级别的历史性跨越,较上一年度增长了29.9%。

当今国际竞争异常尖锐,“新三样”怎样依靠新科技和新产品崭露头角、占据领先位置?怎样实现持续发展和实力增强?本版从现在开始推出“走近‘新三样’”系列报道,介绍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新举措、迈向国际市场的新成果。

——编 者

二零二三年,生产总量达九百五十八点七万辆,销售总量达九百四十九点五万辆,生产与销售分别实现同比增长三十五点八个百分点和三十七点九个百分点;出口量为一百二十点三万辆,同比增长七十七点六个百分点;国产车市占有率已突破八成……一月十一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度报告发布,诸多亮眼表现、丰厚价值内涵为中国制造注入新活力。

产品、技术迭代加速,多项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领跑全球

进入重庆市的长安全球研发中心N7试验楼,在纯电动两驱动力总成实验室的试验台上,进行了一项为期56天、共计544次充放电循环的耐久性验证,这项测试工作在今年元旦之前圆满结束。

今年上半年会推出的长安汽车CD701,会配备充电十分钟、行驶两百公里的八百伏高压碳化硅技术方案。试验工程师廖兴渝表示,为了让这辆车在目前通用的五百伏充电设备上也能充电,长安汽车利用了已有电路,在首创的集成多种功能超集电驱中,设置了电压提升装置。反复进行的五百四十四次台架实验,以及紧随其后的严寒、酷热等多项整车检测,都是为了保证新装置的稳固性和可信度。

在距离一千米处的长安科技W1大厦,智能驾驶单元回补小组的领导者周杰,此刻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软件验证环节。

三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每天需要生成并上传的检测信息。周杰说明,测试时出现的假报障碍物、错误刹车、遗漏刹车等情况,会由长安科技独立研发的SDA电子电气系统云端平台自动识别,在云端平台的数据处理部分自动开展场景特征提取和剖析,借助模拟实验,制定改进措施。数据自动采集、处理显著加快了智能驾驶软件的更新节奏,现阶段每周都会推出一个新版本,两月内就能实现一次重大升级。周杰表示,这就是“软件定义汽车”所产生的变革。

长安汽车通过全新800伏高压碳化硅技术,显著增强了充电的便捷程度,同时围绕“软件定义汽车”理念,研制了集成化的中央电子电气系统,这些举措展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进步的显著成果。

在动力电池方面,我国相关技术取得新进展。2023年,宁德时代推出首个钠离子电池电芯,并实现应用。这种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500瓦时每公斤,其符合汽车工业标准的版本已具备批量生产条件。上汽注资的清陶科技,开创性地完成了半固态电池的制造与推广,今年,首款配备半固态单元、续航里程突破千米的智己品牌电动轿车将面市。国内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峰值达到4.8千瓦千克以上,量产时最高转速可至每分钟2.1万转,已位居全球顶尖行列。

国产车规级激光雷达在智能驾驶行业里,实现了从零到一、由弱变强的跨越。上海禾赛科技的车载激光雷达总出货量已经超过三十万台,到了2023年12月,单月的交付量就超过了五万台。深圳速腾聚创正与全球二十一家整车制造商建立定点合作关系,合作的车型数量达到了六十一种,在2023年的一月至十月期间,车载激光雷达的总销量为十二万二千台。

国产车规级芯片进步显著。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销量已近400万片,合作汽车品牌达25个,新一代系列车载智能计算产品征程6系列定于今年4月正式推出,并在第四季度完成首批量产车辆交付。黑芝麻、亿咖通等芯片企业也推出了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车规级芯片及配套方案。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正在快速推广。华为ADS2.0、小鹏XNGP这类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做到无需高精度地图也能在城市中提供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小鹏公司开放XNGP自动驾驶服务的城市数量,目前已经增加到了243个。

800伏的高压快充技术,多种功能集成的智能电动驱动系统,串联并联结合的智能混合动力方案,电池与车身融合的一体化构造,覆盖人车家三者的生态智能驾驶舱,无需依赖地图的城区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等等,各项产品和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推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从单纯采纳标准技术,转变为开始主导技术规范。吉利汽车集团的最高负责人淦家阅表示:“原先作为我们参照对象的国际知名企业,现在也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汽车制造商。”

吸引全球产业资本,探索全新合资模式和出海模式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比亚迪公布会在匈牙利塞格德市设立一个电动汽车制造工厂。这个工厂将逐步兴建,估计能为当地提供几千个工作岗位。

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仅是比亚迪拓展海外市场的众多计划中的一项。2023年7月,比亚迪公布将投入大约45亿元资金,在巴西巴伊亚州的卡马萨里市建造一个包含3个工厂的大型制造园区,并打算在当年第三季度开始运营。

东南亚地区正吸引中国汽车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长安汽车为此专门组建了东南亚业务部门,并且在国内设立了三家子公司,同时构建了适应当地情况的运营体系。2023年11月8日,长安汽车在泰国启动了生产基地建设,这个工厂预计年产量达到十万辆,计划于2025年初开始正式生产。根据相关资料,2023年有数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泰国设立生产基地,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汽车以及哪吒汽车在内,这些企业计划投入的总资金量已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大关。

在上海汽车人长达数十载的期盼中,将业务拓展至欧洲并设立工厂,已从原先的邀请外资合作转变为自主开拓海外市场,这一转变正逐步实现。根据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兼上汽国际负责人余德所讲,目前该公司已在亚洲地区建立了四个整车生产设施,分别位于泰国、印尼、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在2023年,上汽集团的海外市场销售量实现了120.8万辆的佳绩,相较前一年增长了18.8个百分点,并且已经连续八年稳居国内汽车行业的销量领先地位。上汽名爵品牌如今已在欧洲大陆的28个国家开展业务,2023年当地销量成功跨越了十万这个数字。上汽集团目前正着手确定欧洲的首个整车制造基地的位置,余德对此进行了说明。

海外工厂建设步伐加快,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2023年的一项突出成就。国内新兴汽车制造商赢得了国际产业投资机构的青睐,同时也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技术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证明。

二零二三年七月,大众汽车集团追加投资七亿美元,增持小鹏汽车四点九九百分之一的股份,双方还签署了长期技术合作框架性文件,合作初期将依托小鹏G9平台,共同研制两款面向中国市场的中型大众纯电动汽车,计划二零二六年在中国上市;奥迪公司也与上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上汽将发挥技术长处,参与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共同研制,共同开启合资合作的新阶段。

2023年10月,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前五的跨国企业集团宣告,将注入15亿欧元资金,成为零跑汽车的重要股东伙伴,双方共同设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企业,股权分配为51%对49%,这家合资公司将自2024年下半年起,着力推广零跑汽车的高科技含量且价格合理的车型。

四十多年前,中国汽车行业通过出让市场换取先进技术,迈入了与外资合资合作的新阶段;现阶段,国内品牌企业正以技术作为筹码开拓海外市场,从而揭开了中国汽车行业新的合作模式的开端。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表示,得益于在欧洲、拉美、中东等区域的销售服务网点以及充裕的本土化经验积累,零跑能够迅速且经济地开拓这些市场,甚至能够借助当地制造能力生产零跑汽车产品,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走向海外开辟了新路径。

全产业链协同创新、集群化发展,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传统汽车制造商要制造两大总成,必须用到160多种零件,并且要经过冲压和焊接等多项工序,流程相当复杂。但在这里,我们只需要一台7000吨的智能压铸设备和一台1.2万吨的智能压铸设备,再加上整形清理生产线、机加工装配生产线和在线检测生产线,就可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整个过程只需要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小鹏汽车制造工程中心压铸工艺高级经理严兆凯表示,这种新工艺的整体构造非常精简,连接点不多,因此X9的中后地板在碰撞时变形程度降低了20%,抗弯曲能力增强了40%,而车辆后部的整体结实程度,比一般车身构造要强超过30%。此外,还使小鹏汽车广州工厂焊接车间下车体线投入降低三成,占地面积减少四成,物料应用程度达到九七以上,并且显著增强了周转效率,保障了出货可靠性。

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先企业,如小鹏、极氪、蔚来、小米等,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表现、合理的价格定位和高效的制造能力,推动了整体式铝合金压铸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促进了力劲科技、海天金属等本土压铸设备制造巨头的崛起壮大。据了解,小鹏汽车位于广州的生产基地内,配备的超大型智能铝压铸系统,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拥有最重的吨位规格。未来,将陆续推出采用行业首创的直压技术构造的1.6万吨级和2万吨级全新压铸设备,并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在所有提供全球一体化铝合金压铸设备的厂商里,力劲科技的市场占比居首位。

近些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持续获得突破,这得益于整个产业链的联合攻关,也得益于区域产业聚集所形成的低成本优势和高效率生产。

环境洞察、行动规划、云端架构、车辆互联、智能算力、精准地理信息及安全防护……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的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汇聚了70多家专门从事自动驾驶技术探索与实施的高科技公司。自动驾驶的公共汽车、出租车、游览车、无人配送车、自动售货车……在合肥的大街小巷中穿行,进入实地测试阶段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构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汇聚了国轩高科、大众(安徽)新能源、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动力电池制造商和配套企业,合肥市已构成完善的动力电池生产链条,现在正积极促进智能网联产业向集群化方向迈进。

我国新能源汽车迅猛崛起,期间融合了5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诸多前沿技术,产业链示范效应和价值传导通路不断向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信息交互等范畴延伸,同时形成了运转顺畅的产业构造,汽车行业整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工信部相关人员透露,接下来会着力促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革新和产业进步,扶持新型动力电池、创新底盘构造、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尝试智能网联汽车制造资质认证和道路运行测试,实施城市范围的‘车路云一体化’综合示范项目。同时,会联合推动能源供应、原料获取、生产加工等领域的低碳化转型,完善可持续的绿色循环系统。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