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新能源车发展再提速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新能源车发展再提速摘要: 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进一步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的行动纲领...

新能源汽车_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_新能源车发展推动力

三月二十二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简称为《规划》),这份文件旨在促进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具体行动的指导性文件,它将为新能源汽车的持续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更新换代,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被广泛接受。为了提升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水平,推动能源领域的创新,建立先进的能源架构十分必要。要实现能源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这也是一个关键目标。

《规划》明确指出,在2035年前后,能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将实现关键性突破,基本形成现代化的能源系统架构,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显著增强,绿色生产与消费的方式将得到普遍应用,非化石能源的消耗比例将在2030年已达到25%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度增加,可再生资源发电将占据主导地位,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将获得实质性进展,碳排放的总量在达到峰值之后将保持稳定并逐步降低。

《规划》表明,需要着力提升能源供应保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迅速促进能源向清洁环保方向演进,合理调整能源产业的空间分布,提高能源生产加工环节的先进程度,加强能源事务的管理能力,建立互利互惠的全球能源合作框架。在相关内容里,明确要求全面推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建设与优质发展,优先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进行利用;促使电力系统向能够容纳高比例新能源的方向转变;增强最终能源消费的低碳化电气化程度;提高中部和东部区域的能源清洁与低碳发展程度;逐步增加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的覆盖区域,这些都是一系列关键性措施。

众所周知,“十四五”是达成碳达峰目标的重要阶段,其中实现能源的绿色和低碳化是核心任务,主要就是要提升清洁能源供应的“增量”工作,同时也要降低能源生产流程中的碳排放“存量”,促进建立环保节能的能源使用习惯,计划在2025年,使非传统化石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文件建议,增强末端能源消耗的绿色电力转型,大力促进电动车辆在公共运输等场合的采用,预计在2025年,新型能源动力的汽车在销售市场中占有率为百分之二十上下。这个方向和之前国家行政机构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进步蓝图(二十一二年至二零三五年)》的宗旨完全一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相关资料表明,2021年,新能源汽车整体销售量已经超过350万辆,在所有新车销售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到了13.4%,其市场进步的步伐快于原先的估计。可以预知,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层面持续取得进步,同时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未来这个市场将迎来更加迅猛的增长。

现阶段,国内新能源车销售量已经连续七年稳居世界前列。在整体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达成这个结果非常不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负责人付炳锋在回答《中国消费者报》的提问时谈到,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国内汽车市场会继续发展。新能源车预计销量将超过五百万台,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以上。如果能够按计划达成这个目的,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会突破18%,同时向20%的市场占比目标靠近。

长久以来,新能源汽车的进步依靠着配套条件的充分支持。实践表明,更周全的配套条件能够让新能源车主享受到更方便的充电体验,进而增强消费者对购买和使用新能源车的决心。

《规划》建议调整充电设施分布,整体促进车辆与桩的配合,实现电动汽车同智能电网在能量和信息上的相互交流,并且尝试建设融合了光伏发电、储能装置、充电设施和换电设施的新型场站。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到2022年2月底,全国公共充电设备累计数量为121.3万座,充电设备与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情况基本一致。目前,充电设备与车辆新增数量比例是1比3.1,这说明充电设备的铺设已经能够适应新能源汽车数量快速增加的需求。

《规划》还建议,促使电力系统朝能够兼容大量新能源的方向转变。以电网作为核心载体,提高电力系统资源整合运用效率,加强电网的智慧化程度,引导电网能够自动应对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以及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的分布式能源的增长。

此外,《规划》又列举了若干能源行业的关键调整举措,诸如强化电力远期合约制度的完善、促进电力即时交易市场的构建、迅速构建全国性电力交易框架等。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