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任正非称华为不造车,问界未来将何去何从?

任正非称华为不造车,问界未来将何去何从?摘要: “问界将是今年第一个‘倒下’的主流品牌。”阿迪感叹道。阿迪是第一批问界品牌销售,他曾在某豪华车品牌工作多年,两年前冲着“华为”二字加盟问界。但在2月底,他选择了离职。目前来看...

问界品牌今年第一个遭遇经营困境的主流车企了,这是阿迪(化名)的感慨。阿迪是问界首批销售人员之一,他之前在一家顶级汽车公司任职多年,两年前因为“华为”这个因素加入问界。然而在2月底,他最终决定离开。

现阶段而言,这个判断略显草率,也有点过重。根据现有资料观察,问界与今年一、二月份的销售状况相比,依然未能摆脱低迷状态。赛力斯公布的销售简报中注明,三月份问界销售量为三千六百七十九台,与去年某月销量曾达一万以上的记录相比,明显呈现下滑趋势。

在问界内部,更大的变化也已经发生。

3月31日,上午时分,华为公司内部发布了一份公告,内容涉及华为不从事汽车制造的决定,该文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据称,这份决议由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亲自签署,其中再次明确表达了华为不会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立场,并且这一决定的有效期限设定为五年。任正非特别指出,华为的品牌标识不应出现在任何整车宣传材料以及车辆的外观设计上。

同日午后,华为举行2022年年度汇报会议,华为副董事、轮值董事徐直军再度表明立场:部分单位、人员或合作方存在不当使用华为商标的情况,对此华为在处理过程中将确保其三十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不受侵犯。华为并未从事汽车制造,亦无任何品牌汽车。严禁将华为商标用作汽车品牌名称。公司将对专卖店等内部宣导资料进行规范,重新聚焦于核心战略方向。

紧接着,有公开消息透露,华为的重要高管余承东,身兼数职,包括终端业务负责人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负责人,指示清除华为门店中赛力斯车辆的相关品牌标识,特别是针对基层市场。

四月份第三天,位于天津市郊某购物中心的华为展示点,其内部的广告显示屏已经撤下了“华为问界”的标识,展车前后车牌的标牌也换成了“AITO”字样,更换过程显得有些匆忙,后车牌的安装位置不够端正,粘贴材料的外露痕迹也较为明显。

问界_问界销量下滑 华为不造车 赛力斯问界合作变化

摄影:魏帅

店内完全找不到任何“问界”的标识,但华为问界却是销售顾问们谈论的重点,添加销售顾问的微信时,昵称前缀明显写着“问界”。

“金字招牌”,力不从心

总结这两年在问界的工作经历,阿迪的回答是:爱之深责之切。

他之所以觉得问界今年会出问题,并不是因为老东家在背后使坏,而是对华为不再合作后,问界以后的发展感到遗憾。

阿迪回想起来,问界刚成立那会儿,生产方赛力斯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品牌宣传、品质把控等关键事务完全由华为主导,就连销售培训资料里也见不到赛力斯的相关信息。尽管阿迪是问界团队的成员,但他的具体任务和考核标准都由华为制定。华为还在每个售车网点安排专人负责,既监督运营情况,又负责传达总部指令,同时还策划推广活动。

阿迪觉得,华为一直是个很有力的角色,最早派到店里的员工本事很大,能帮销售们卖得更好。起初销售情况挺理想的,一个月大概能成交三台。当时华为也想把赛力斯当作一个典范,展示自己的能力。

另一位从问界转向日系品牌的销售顾问陈姐(化名),对华为的强势感受很深,销售环节中,华为主导倾向非常突出。

二零二二年,问界该年度销售总量达七万五千台,被称作“进步最为迅速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然而在二零二三年初期,汽车行业价格竞争加剧,问界车辆销售持续减少,一月份销售数量为四千八百八十五台,与上个月相比降低了五成六,二月份销售量降至三千五百零五台,环比减少了二成一。

销售方面的负担显著增强。今年,阿迪明显察觉到华为变得手忙脚乱。华为所宣布的折扣方案,每次都声称是空前优惠,但没过多久又推出新的促销,其力度比先前更加猛烈。

阿迪几次与客户交流,内心都感到不确定,无法确定折扣的幅度,因为公司内部的规则总是不一致。

阿迪感到十分沮丧,因为华为在销售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城市中设立了很多门店,每个门店雇佣了大量员工,而且这些门店并非由同一个人经营。价格竞争非常残酷,阿迪指出,为了销售车辆,同行之间互相压低价格,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利润。

后来,华为派驻店铺的人员,业务水平显著下降。他们甚至对华为的基础规定都解释不清楚。

当前,华为对门店的试驾活动有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多数难以达成。“门店数量多,销售团队庞大,为达成目标,店内会将任务分解,要求我们联络亲友协助。”阿迪和同僚们长期处于应付门店试驾指标的压力之下。

当前,潜在客户离去构成了严峻挑战。身边众多销售代表,纷纷遭遇因价格频繁变动及店铺诸多不当行为所致的意向客户大量流失困境。

因为无法达成工作指标,奖金受到影响,部分业务人员决定离开公司,阿迪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

另起炉灶的合作伙伴

尽管已经离开,但是阿迪仍在关注着问界。

阿迪和前同事就华为同问界的关系交换过多次意见,他们觉得,当整体销售状况不理想时,华为似乎在推卸责任。

华为心声社区里,任正非发布关于不造车的文章后,余承东发表评论说:当前形势已经不同了,这样做只会让公司面临更大挑战!未来几年,人们会逐渐明白这个道理的!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认识一个行业,必须对其有透彻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记下来,过些时候再回顾吧!

自从华为于二零一九年开始进入汽车行业之后,余承东就被冠以“汽车制造者”的名号,今年二月,有关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首席运营官王军被免职的消息在华为内部流传,余承东将全面接管汽车事业部的传言甚为广泛,紧接着余承东分别拜访了赛力斯和阿维塔这两家重要合作企业的照片公之于众

看起来,华为的造车路线也变得和他本人一样激进和大胆。

三月份刚开始的时候,华为终端在节日宣传材料里展示了带有“问界”品牌的信息,紧接着,“问界”这个名称开始在所有官方社交平台上使用,并且把原先的“AITO问界”标记给去掉了。

实体店铺里的广告品也跟着换了新花样。在基层市场,连“华为造车”的标识都冒了出来。

三月三十日,就在华为同赛力斯关系出现紧张的前夜,赛力斯的一个子公司宣布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电动汽车品牌,品牌名为蓝电,其车辆将使用比亚迪弗迪电混系统。赛力斯方面强调,这个新品牌同问界系列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也被外界视为赛力斯“未雨绸缪”、另起炉灶的一个讯号。

HI合作模式的转变尤为显著。有传闻称,北汽极狐某位负责人近期在内部集会上流露了对华为的不满情绪:双方携手多年,华为收获了大量关注度,而我们自身又获得了哪些实际利益?由于与华为联手打造的阿尔法车型市场反响平平,北汽现已将重心转向主打母婴及亲子市场的车型“考拉”。

广汽集团另一家企业,近期发生了转变。3月27日,该企业宣布,原计划由广汽埃安和华为共同推进的AH8计划,现在转为独立研发。华为将作为关键合作方介入其中。此举表明,广汽与埃安的HI合作模式已经终止。

公开场合,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就与华为的合作发表看法,明确指出广汽渴望增添更多品牌特质,这恰好呼应了先前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阐述的“灵魂论”。

四月份,余承东在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期间,透露华为目前正遭遇限制,因此能够合作的对象并不多。

新兴企业有自身的智能发展方向,不太愿意与我们合作,欧美日公司也很难考虑华为,筛选到最后,仅剩下国内的汽车制造商。

一位来自主要汽车零件供应企业的工作人员向《中国企业家》透露,华为好像不重视汽车制造商特别在乎的企业形象,与合作的汽车公司及车型安排了许多,结果反而变成了限制。

四月份的第六天,华为手机等华为的正式平台里面,关于“问界”的信息没有从上面移除掉。

确保生存的华为

关于问界品牌,余承东明确表示合作关系保持原状。不过在中国市场快速变化的背景下,问界品牌以及华为的汽车业务都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全球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主席张云,向《中国企业家》杂志吐露,华为不选择自主研发汽车,实为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华为手机业务在美国遭遇挫折,倘若汽车业务再触动欧美企业的核心利益,那么它将在海外关键市场面临毁灭性打击。张云指出,这一观点源自华为内部,也反映了华为的整体战略考量。

华为若为智能汽车的关键部件提供方,其核心零件的技术分量相当重,这个分量或许会超越整车制造商本身的价值。张云指出,从商业利益角度讲,技术既是华为的强项,也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张云认为,华为虽然能制造出优秀的手机,但这不代表他们也能成功打造汽车产品。造车所需的时间远比造手机要长得多,不同行业之间确实存在巨大差距。

这一观点,似乎能够印证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选择。

三月份华为公布的经营状况记录显示,二零二二年该企业获得的利润总额相较先前减少了六十八点七成,执行中的资金流转状况也出现了七成左右的降低。即便轮值负责人孟晚舟持续表示公司的资金储备依然充裕,但那些持续走低的财务指标已经揭示了华为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面临的困境。

去岁,任正非鉴于国内外市场状况的演变,提出了知名的“寒气说”,指出华为需将生存视为首要目标,强化战略方向,减少资源消耗。

而造车业务所带来的影响,似乎与任正非的战略相悖。

统计资料表明,华为汽车业务板块是唯一呈现负利润的部门。《中国企业家》向华为方面了解得知,华为智能汽车系统业务部门自建立以来,累计在研发上花费了三亿美元,拥有研发人员共计七千名。

在2022年的年度报告里,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终端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分别是2840亿元、1332亿元、2145亿元。在这之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零部件业务创造的收入为21亿元。

从华为全局情况分析,终端手机业务受制后,华为可能难以支撑汽车业务再度遇险,当务之急是维护核心业务的稳固与存续。

许多专家同样表示,从制造汽车的根本原则,以及当前市场角逐日益白热化的情况来看,华为投身汽车行业确实需要更加沉着。

在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提及,从前,华为高层,诸如任总,期望能成为博世的Tier1合作方,然而,当下的战略环境似乎不再具备相应基础。

参考资料:

《余承东连夜下令:拆除华为标识!最新回应》,环球时报

《任正非“绞杀”华为造车,余承东悲鸣!》,电动车公社

《板子打在余承东身上,疼的是任正非》,雪豹财经社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