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其智能化生产线上的新能源汽车,即将完成组装环节,这一过程由新华社记者王全超进行了影像记录。
年产量与销量均达到1200万辆以上,重要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整个产业具备高度自主权,环保发展态势持续增强,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在“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为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进步提供了强劲动力。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二零二四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数量高达三千一百四十万辆,较“十三五”时期的四百九十二万辆,增长了五倍以上。
中汽协会最新公布的统计表明,2025年前七个月,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均超过820万辆,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至4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设定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0%左右的目标,已经提前并且超额实现了。
进步之中,包含着“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车辆制造所有环节的综合性进展,
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包括增程式)、燃料电池车作为三大方向,安排整车技术进步的各个环节,以动力电池与管理单元、驱动马达与电力元件、网络化与智能科技作为三大支柱,建立核心部件技术供应的框架。
政策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不同领域结合创新产业格局,产业体系先进程度逐步增强;充电和换电设施、智慧道路系统等同步发展;加强对外合作,迅速对接国际供应链……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开拓更多发展机遇。
创新赋能产业活力涌现
早上赶车路上,按一下按钮就进入专注状态,车座会自动放正,路线也直接设定到公司;到了周末去野外,又可以换成放松模式,顶棚的窗户调到半透明,收音机里放着轻柔的杂音……因为能够设置各种功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几十个选项搭配起来,创造出每个人都不一样的个人专属“空中房间”。
“十四五”规划文件指出,需要攻克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动力系统等核心科技难题,同时迅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平台及软硬件的研发进程,此外还要加快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重要部件的研发步伐。
科技革新的核心动力持续运转,促使智能驾驶舱与车载系统愈发高效,动力电池单元和半导体器件不断更新换代,同时推动生产制造流程发生深刻变化,汽车制造的理念正从简单的部件组合,演变为更高级的智能协同模式。
进入赛力斯超级工厂,有1600多台智能设备与3000多台机器人配合生产,焊接、喷涂等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运用AI视觉检测技术,十几秒内就能检查单个部件的几十个位置,确保产品稳定性和出厂标准。”赛力斯超级工厂负责人曹楠表示。
“十四五”期间,智能技术广泛渗透到新能源车制造的多个阶段,包括构思规划、加工组装、货物配送等,这生动展现了该行业追求创新、提升智能化的趋势。
坚定走“品牌向上”之路
7月29日,在重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成立仪式。这家新成立的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管理着117个分支机构,包括分公司和子公司。其核心业务涵盖汽车整车以及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同时还包括汽车销售等相关服务。
这是汽车领域调整供给结构的要害环节,也确保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产业结构变动中的稳定发展。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王铁指出,新组建的汽车央企能够促进汽车行业资源集中,改进运营体系,提升整体经营优势。
当前,科技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全球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构造发生深刻变动,面对这些考验,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各级政府与相关产业单位,不断推出多项有效措施,并开展创新活动,这些行动持续增强并拓展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迅速增强新兴战略性产业国际竞争力,依据法规整治公司无序争斗,着手调整重点领域生产规模,约束各地吸引投资活动,这些是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关键举措。7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清晰表明,必须严格管理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严格遵守供应商付款期限不超过六十天的原则,关键汽车制造商正在落实措施——中国一汽设立了跨领域联合小组,实施全过程监控,并且为规模较小的企业提供特别帮助;广汽企业建立了从接收订单到最终付款的完整流程监管机制……
要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立“整车与零部件”相互配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将追求“品牌品质提升”作为行业共同目标,这种观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据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唐诗凝、田金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