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新能源车明明好,为何发达国家不爱推?换电为何仅蔚来玩转?

新能源车明明好,为何发达国家不爱推?换电为何仅蔚来玩转?摘要: 新能源车明明好,为啥发达国家不爱推?换电咋就蔚来一家玩得转?,电动车,充电桩,特斯拉,燃油车,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产业,蔚来333电动方程式车队...

新型动力汽车,就是大家习惯讲的电驱动汽车,近些年国际上非常流行,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和乡村行驶的这类车辆数量显著增加,使得传统内燃机汽车仿佛快要被视作过时物件了。

发达国家电动车推广困境_新能源汽车_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一些先进国家,例如美国和欧洲,在新能源汽车普及方面似乎动力不足,其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我国。

对于电池更换业务,蔚来在国内发展得非常迅猛,然而其他汽车制造商乃至其他国家却并未效仿这种做法。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_发达国家电动车推广困境_新能源汽车

首先谈谈电动汽车的优势所在。环保是最主要的原因,电动车辆不产生废气,能够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于缓解全球变暖问题效果显著。

电费开销小于油费,持续使用后,车辆维护费用会显著降低。电动车提速迅猛,运行时声音轻微,驾驶体验流畅,充满现代科技气息,智能驾驶技术也日益精进。这些长处,任何人都难以不为之心动。

当前状况令人困惑,尽管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科技领域领先,并且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看法也相当成熟,但电动车的普及速度却远不及中国迅猛,这是为何呢?至于换电技术,它确实能够有效缓解充电速度慢的问题,然而目前市场上只有蔚来公司尝试应用这种模式,其他企业为何没有跟进呢?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

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没跟上。

电动车辆需要广泛使用,配套的充电设施必须同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充电桩的铺设速度极快,乡镇地区普遍设有充电设备,边远区域也建设了多个快速充电站。得益于政府的资金支持与相关法规的引导,众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全力推进充电桩的建设。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充电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以美国为例,国土辽阔人口分散,充电设备的布局极不均衡,乡村地带甚至难以找到充电设施。欧洲的情况稍好一些,但充电桩的总数和普及程度仍远远落后于我国。 没桩,电动车咋开?消费者自然就犯怵了。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_新能源汽车_发达国家电动车推广困境

发达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中国政府大力扶持电动车辆。通过提供财政补助,免除购车税费,简化牌照申领手续,以及放宽限行区域等措施,全方位为电动车辆提供便利。以上海市为例,消费者购买电动车辆即可获得绿色牌照,而传统燃油汽车的牌照竞拍价格高达十万元人民币以上,这使得绝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电动车辆。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政策激励方面力度明显不足。尽管美国联邦政府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但各州的具体措施存在显著差异,且补贴额度相对有限。在欧洲地区,部分国家虽然也提供购车补贴,但实际金额并不十分可观。北欧有个独特之处,当局早在九十年代便着手推广电驱动汽车,到二零二二年,当地车辆市场中高达百分之八十为电动车型,然而这样的情形终究只是特例。

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成熟,燃油车文化根深蒂固。

美国民众对大型皮卡及SUV情有独钟,而电动车的初始版本体积偏小,续航能力也不够强劲,难以契合当地人的理想追求。尽管特斯拉、Rivian等公司推出了尺寸较大的电动车型,但售价高昂,普通百姓依然认为燃油车更加实用。欧洲地区的消费者更看重车辆的实际用途,由于电动车价格偏高且充电不便,导致许多人对这类车敬而远之。中国城市化水平很高,小型电动车非常流行,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这类“国民车型”备受青睐,售价不足十万元,经济实惠,有力促进了市场发展。

电动车的关键部件是电池,电池的费用在整车费用中占比达到30%到40%。尽管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例如宁德时代已经将成本控制得相当低廉,但发达国家的电池生产体系却不够健全。此外,发达国家对于电池的运行安全性和环境保护有更严格的标准,导致生产和处理废弃电池的开销一直很高。电动车价格比汽油车高出不少,再加上充电设施不便利,许多潜在买家因此选择了观望。

新能源汽车_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_发达国家电动车推广困境

谈谈电池更换方式。蔚来设置的换电站点,能在两分钟内完成一块完全充电电池的替换,有效消除了里程担忧,其速度比给燃油车加注燃油还要迅速,堪称电动汽车领域的尖端创新。

截至2025年7月,蔚来在中国大约设置了3400多处换电设施,全球范围内总共实现了5700万次换电操作,确实是该领域的领先者。然而,为何其他汽车制造商以及不同国家没有效仿这种模式?

换电看似容易,但真正落实,必须统一电池的规格,包括它的体积,连接方式,以及内部材料。

蔚来的优势在于,它从一开始就规划了相同的电池系统,各种车辆都适配75千瓦时、100千瓦时或150千瓦时的动力单元,换电设施也仅支持这几类电池。

其余汽车厂商如何?特斯拉、宝马、大众,各家电池规格迥异,大小、形态、材质也千差万别。 若要推行电池更换业务,就必须每家厂商单独设立专属的换电设施,开销极大。 或者,各方需要协商制定统一规范,然而汽车行业竞争异常白热化,任何企业都不愿做出妥协。

建造换电站并非一项简单任务。蔚来单个换电站的造价大约为七十七万美元,同时必须确保站点配备充足数量的电池、专业的维护人员以及可靠的电力供应。蔚来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提供的补贴政策相当可观,并且公司与宁德时代、壳牌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而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

发达国家的情况怎样?政府部门对于换电模式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支持,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完全依靠自身资金来建立充电站设施。以Better Place为例,该公司在2007年于以色列开展换电业务,然而由于市场范围狭窄且运营成本高昂,到2013年便宣告倒闭。特斯拉也曾尝试换电技术,但经过评估后认为其经济效益不佳,最终选择了终止该项目。

换电服务要求用户理解电池并非个人所有。蔚来采用电池租用方案,购车时无需购买电池,而是按月支付费用,这样车辆售价可降低数万元。这种做法对客户很有吸引力,特别是那些没有充电设备,且希望快速便捷更换电池的家庭。

在许多富裕国家,居民多居住在独立建筑中,配置一个充电设备即可满足需求,因此更换电池的便利性并不突出。同时,西方市场购买者对于“租赁电池”模式持有排斥态度,认为车辆会因此不完整,他们更倾向于支付更高价格直接购买全套汽车。

中国电动车辆行业历经多年演进,已成功吸引全球汽车制造商纷纷参与其中,诸如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知名企业,皆已显著增加资本投入,致力于电动车的研发与生产。

目前的换电方式,好像不太受欢迎,实际上只有蔚来在推行。这就产生了两种可能,一种是形成了独特的模式,未来大有可为,另一种是难以维持,最终会消失不见。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