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稳步进入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新阶段,其体系实力日益增强,市场地位也在不断稳固;尤为突出的是,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内汽车品牌。尽管如此,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若干关键领域仍存在不足,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经过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全面迈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自今年起,得益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我国的汽车生产和销售持续增长,屡次刷新历史记录,这对于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经济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汽车出口业务以及高端汽车市场均成为了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此,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将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梳理,旨在推动行业向更高品质的发展迈进。今日,我们特别推出《新能源汽车独领风骚,高质量发展迈向汽车强国》的专题报道。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路径。近期,得益于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产销量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
中汽协公布的数据表明,在今年的前10个月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增长了33.9%和37.8%,市场份额已达到30.4%;而在10月份,单月的产销数量已经逼近百万辆。今年七月,随着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彰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更凸显了该产业正迈向规模化生产以及全球化布局的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本年度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有望突破九百万辆。截至目前,前十个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进一步指出,依据目前的数据分析,实现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目标几无悬念。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微信公众平台
政策保驾护航,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持续走高,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首席专家,同时也是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方海峰指出,从政策角度分析,我国相关部门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增强了市场导入阶段的扶持力度,秉持着多元化的战略,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而为整个产业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政策条件,并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支持架构。
自今年起,我国相关部门接连发布了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包括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年末,举办“千县万镇”新能源车促销活动,促进充电桩网络的建设,强化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管,以及优化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和新车推广策略等,这些举措覆盖了新能源汽车从生产、购买、使用直至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
这也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越发牢固。观察产业布局,随着“三电”(即电池、电机和电控)成为新时代汽车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我国在这一产业链上已经展现出竞争优势,并培育出了宁德时代、地平线、禾赛科技等一批杰出的供应商。张永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副理事长及秘书长,亦指出:“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电动化产业链,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关键地位。据统计,全球大约70%的电池生产能力集中在中国。展望未来,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核心。”
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微信公众平台
在技术前沿,超高速充电电池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可与燃油车相媲美,元宇宙技术正在革新车内乘坐体验,大型模型助力自动驾驶技术迅猛发展,甚至飞行汽车也开始崭露头角……众多前沿创新技术正纷纷汇聚于新能源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言人陶青透露,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水平上实现了显著进步。今年前三季度,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实现大规模量产,达到了300瓦时/公斤。此外,纯电动乘用车的平均续航里程也取得了显著提升,超过了460公里。在乘用车领域,具备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比例已超过40%。
在产品领域,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了群雄逐鹿的阶段,2023年又迎来了众多中国品牌的加入,这些新成员遍布各个细分市场。吉利熊猫mini、五菱缤果、比亚迪海鸥、宝骏悦也、江淮钇为3、哪吒AYA、宝骏云朵等车型构成了小型车市场的阵容;而在紧凑级市场,则有极氪X、哈弗枭龙、吉利银河L7、吉利银河L6、北汽极狐考拉、哪吒X、长安启源A05等车型;至于中型车市场,深蓝S7、小鹏G6、腾势N7、智己LS6、启辰VX6、昊铂GT等车型各领风骚;中大型市场则汇聚了智己LS7、魏牌蓝山、坦克500 Hi4-T、高合HiPhi Y、腾势N8、飞凡F7、岚图追光、长安启源A07等车型;MPV市场则有传祺E9、合创V09、魏牌高山DHT-PHEV等车型;此外,还有仰望U8、昊铂SSR等车型在向上突破;不仅如此,还有众多换代、改款、新增车型的加入,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正迎来百花齐放的时代。
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中,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在“十三五”初期仅有几十万台,然而到了2023年7月底,这一数字已飙升至692.8万台,增长了超过60倍。此外,1至7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量达到了4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99.6%,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充电电量。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大约有九成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都配备了充电设施。因此,我国已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服务覆盖面最广、种类最为丰富的充电设施网络体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副秘书长李邵华充满信心地指出,经过多年的不断进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已构建起一套相对成熟的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充电设施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充电运营的管理体系,同时,还积累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成果与经验。
机遇挑战并存,中国品牌加速向上突围
政策的有力推动、市场的强烈需求以及产业的全面保障,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尤为关键的是,新能源汽车更是我国汽车行业实现向上突破、拓展国际市场的最佳途径。
具体分析,在新能源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诞生了众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汽车品牌。今年10月份,比亚迪的销量首次冲破三十万辆的界限,这一成绩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品牌在本土市场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另外,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在前三季度,我国品牌的新能源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已经达到了80.2%。在众多新兴造车品牌中,理想汽车在10月份的销量表现尤为抢眼,成功突破四万辆大关;与此同时,它在豪华SUV领域的表现更是超越了那些传统的跨国巨头。
环顾世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在1至10月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达到了99.5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9.1%。不仅如此,我国新能源汽车正逐步进军欧美等汽车产业发达地区。例如,上汽集团旗下的MG品牌在过去的10个月里,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已经超过了20万辆,其中MG4 EV更是荣获了欧洲纯电动紧凑型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亦展现出技术全球化的趋势。在今年的7月份,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就技术合作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两款大众品牌的电动车;与此同时,奥迪也同上汽集团签订了战略备忘录,计划通过联合开发,迅速且高效地扩大高端市场的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系列。
来源: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微博截图
但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仍面临挑战,自身短板也亟需克服。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尚不均衡。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所言,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具体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仅占农村汽车总销量的4%,这一比例远低于全国25.6%的平均水平。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报告,截至目前,今年3月份,纯电动乘用车在县乡市场的普及率仅为16%,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普及率则为8%,这两个比例均显著低于一二线城市的水平。
我国乡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推广每辆新能源汽车,都能促进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增值2.5至3倍。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农村市场,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若干关键环节尚存在不足之处。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曾坦率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基础资源成本较高、供应链存在不畅,以及部分技术方面存在限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亦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等领域存在的不足,需要我们持续努力去弥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