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于北京12月31日发布消息,《中国证券报》在同一天发表了题为《产销量冲破千万门槛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的文章。文中指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局面,年度的产销量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了1000万辆以上,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份额,连续数月超过了50%。
2025年即将到来,众多接受采访的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预计将持续迅猛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扶持、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些因素将共同构成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劲发展的多重动力。相关部门需加强对行业竞争的引导,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产销数据刷新历史纪录
11月14日,在湖北武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东风岚图以及另外十家车企的整车正式下线,这一事件标志着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已正式突破1000万辆大关。这还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达到并超过1000万辆。中汽协的最新预测表明,在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的总体销量预计将达到3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计将达到1300万辆。
自2009年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发展,至2018年,年产量与销量已成功跨越百万辆的里程碑,紧随其后,2022年又实现了年产销量超过五百万辆的新突破,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更是跃升至千万辆以上,每一步都坚实有力,产业成长势头强劲,未曾停歇。
随着产销量迅猛增长,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比也在迅速增加。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自下半年开始,新能源乘用车的国内零售市场份额已连续五个月突破50%大关。
新能源领域传来喜讯连连:比亚迪成功生产出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华为携手赛力斯共同研发的问界M9已连续8个月领跑50万元以上汽车市场;理想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锋,率先实现了百万辆的生产与交付……
2024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价格战频发,汽车企业面临“增加销量却不见收入增长,收入增长却未带来利润提升”的问题,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前11个月,汽车类商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4763亿元,但同比下降了0.7%。目前,汽车市场的零售额与零售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一现象揭示了价格倒挂问题在行业内普遍存在,进而可能加剧企业亏损的风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肖政三表示。
智能化成为竞争“胜负手”
在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当下,智能驾驶技术正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带来新的生机与动力。东风汽车集团副董事长尤峥指出,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上半年,我国乘用车中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市场占比高达55.7%,预计全年这一比例将超过60%,智能化进程正全面加速。
中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将是整车智能驾驶技术迈入新纪元的开端,届时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化的广泛应用将标志着该行业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变革不仅得益于技术的飞速发展,还受益于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强烈需求。在国际舞台上,众多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正加快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力求在新兴市场中抢占先机。
行业专家指出,智能化技术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进步的核心动力。地平线公司的总裁陈黎明进一步阐述,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正在稳步提升。在城市导航自动驾驶(NOA)领域,新的增长动力正在显现,这一技术正逐步渗透至20万元以下的汽车市场。与此同时,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正处在市场迅猛发展的重要起步阶段。
智能驾驶技术的迅猛进步有望帮助汽车行业摆脱价格战的泥潭。东风汽车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刘洛川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仅靠价格竞争难以构建持久的竞争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核心在于智能化。领先的车企凭借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构筑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即便售价较高,仍能吸引众多消费者愿意购买;而那些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落后的企业,即便采取降价策略,也难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在此形势下,众多汽车制造商纷纷增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力度,致力于提升自身实力。以比亚迪为例,在前三个季度,其研发资金投入高达3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创下公司历史最高记录。据悉,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拥有一支由4000人组成的精英团队,其中软件工程师就占了3000名。截至2024年9月底,比亚迪L2级智能驾驶系统的装机量已突破350万辆。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预计将持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在12月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副理事长同时也是秘书长张永伟指出,届时我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表现将保持稳定并略有提升,预计全年销量将达到大约32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约为1650万辆,其中包括出口量,其同比增长率几乎达到了30%,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而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计将突破1500万辆,其市场渗透率有望超过55%。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措施,以持续助力“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的推进。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24年,‘两新’政策的实施对汽车消费产生了显著刺激作用。如果2025年‘两新’政策能够持续发力,其拉动效应仍将得以体现。”在此背景下,预计2025年车市将保持平稳增长。”
政策扶持之外,技术的进步同样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繁荣注入充沛活力。尤峥指出,众多汽车制造商正增加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资金投入,致力于推广高级智能驾驶技术和大规模模型的应用,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走向市场,车与路、云之间的协同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些因素都将极大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增长。陈黎明指出,2025年将是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决战时刻,届时,五年后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渐普及,成为市场上的主流配置。
产品结构调整颇具吸引力。在前11个月,我国纯电动车的销量实现了15%的同比增长,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长率更是高达85.2%。崔东树认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成本显著降低,展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2025年,国内及国际市场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销量预期将显著提升,展现出优异的市场表现。
2025年即将到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竞争愈发激烈,车企突破困境的任务艰巨且漫长。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的主任纪雪洪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自2017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已经逐渐清晰。伴随竞争的加剧,行业正呈现出日益明显的集中化趋势,预计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数量将会逐渐减少。刘洛川提出,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品售价,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这样才能有效拓宽盈利领域。只有将这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汽车制造商必须提升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