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华为四界崛起引关注,问界究竟如何脱颖而出?

华为四界崛起引关注,问界究竟如何脱颖而出?摘要: 7月29日,AITO问界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第40万辆新车顺利下线,同时M9第7万辆新车也如期交付。这一成就的背后,不仅彰显了赛力斯汽车与华为深厚合作的成果...

1

7月29日,AITO问界达成一个里程碑事件,第40台新车成功下线,M9第7台新车也准时交付。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展现了赛力斯汽车与华为紧密协作的成果,更表明AITO问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他们打算往后加强伙伴关系,一起创立顶级豪车新牌子,这肯定会让问界获得更多进步的机会。

赛力斯汽车在市场拓展和分销网络构建上,着力创建一个高标准的新式高端销售体系,并打算到2027年把客户服务点增加到600个以上,这样能进一步提升问界的市场优势地位。另外,华为汽车业务部门在持续多年经营亏损之后,今年上半年首次获得盈利,而且营收状况良好,这无疑让两方的紧密协作增添了更多底气。

问界之所以能在“四界”中脱颖而出,媒体认为这与华为的策略有关,它没有让其他品牌直接与问界竞争,从而让问界在智选车市场占据了独特位置。奇瑞和华为虽然合作时间更长,但合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不少波折,直到最近才有所好转。这种情况显示出华为在合作中非常看重主导权,并且会对合作伙伴提出额外要求。对比之下,问界汽车依靠华为公司的大力支持,不仅配备了尖端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而且在销售业绩上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华为还打算借助问界的成功,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展示合作的好处。他们希望能够借鉴手机行业中的“安卓”模式,吸引更多汽车公司加入智能汽车的新平台。不过,随着华为支持力度的调整,问界能否继续维持领先地位,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进一步观察。

赛力斯成为华为开始汽车制造业务后的第一个合作对象,从中得到了很多好处。当时华为表示将与赛力斯一起造车,很多人持怀疑态度。毕竟,一个刚起步的品牌和一款老车型的搭配,看起来并不被看好。但是,问界的出现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扭亏为盈的关键。随着问界汽车销量不断上升,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赛力斯的影响力因此大大增强。

金融领域普遍认为,赛力斯实际上已成为华为最有效的“展示窗口”,充分体现了两者合作所蕴含的雄厚实力与光明前景。极客公园同时强调,虽然目前众多汽车制造商倾向于采用垂直整合策略,但赛力斯取得的显著成就表明,专业化协作同样可以打造出让消费者明显感知到独特性的商品,核心在于敏锐捕捉市场动态和顾客期望。

新浪财经注意到,问界车型销量旺盛,华为又投资了引望,赛力斯的影响力明显增强,慢慢不再被视为“华为的代工厂”。不过,新京报认为,华为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定位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制造汽车和提供服务制造汽车各有好处,但结合当前的市场状况和华为的整体规划,不亲自造车或许对华为更有好处。

另外,网易和36Kr都表示,问界车型销量出色,这得益于华为提供的先进智能驾驶技术支持。华为需要不断加大智能驾驶技术的新旧代际对比,以此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并维持长久的市场领先能力。

长安汽车率先表态与华为新公司合作,计划先在华为体系内开展业务,再吸引其他车企参与进来。这一做法不同于余承东提出的“希望国内实力较强的车企共同建设”的思路。然而,如今的市场状况跟从前大不一样了。过去,华为将车BU拆分被视为“止损”行为,目的是为了结束亏损局面。不过现在,由于问界系列汽车销售量急剧增加,同时华为汽车业务部门收入大幅增长,这家公司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寻求资金支持时,无疑拥有了更强硬的议价资本。

华为在推广中突出展示了鸿蒙智行系统的长处。不过针对汽车行业特有的安全考量、整车质量分布中心以及底盘构造、车架设计、动力系统等核心工艺,华为在互联网汽车制造的早期阶段或许有所忽略。即便去掉这些方面,问界系列在销售业绩上的成就相当可观。该系列的市场取向与理想汽车颇为接近,就是着力打造更宽敞的车辆内部空间,配置更高级的设备,并提供更智能化的驾驶感受。如果对安全意识掉以轻心,那么即便是那些承诺效果显著的营销手段,也可能流于形式,缺乏实际价值。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