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透露,一位准备离开蔚来的员工在内部论坛发了一篇长文,提出了十条看法,主张公司应当马上从空谈转向实干,并且以市场为依据。几个小时之后,蔚来的CEO李斌在评论区用真实身份做出了回应,表示“感谢大家的意见,我们将增强所有员工的经营观念,从我自身开始。”紧接着,这篇文章不仅被放在了热门板块的最前面,还通过飞书软件发送给了公司里的每一个人。
3月12日,据消息人士透露,相关传闻确凿无疑,此外,蔚来亦在进行企业整体的架构调整。
三月十一日,李斌通过微博平台就机构调整问题向公众表达看法,他强调要客观务实,认真工作,推动进步。他感谢大家的支持,呼吁共同努力,激发动力!
目前,蔚来的坚持正面临现实的考验:超过三千座换电站消耗了数百亿的资金;自主研发的手机、“牛屋”等项目不断投入巨资;多品牌计划受阻,旗下第二品牌乐道以经济实惠的家庭车型定位推向市场,但并未引起市场关注。消费者愿意为品牌理念支付费用,而投资方更看重实际回报。李斌向团队强调,“每一笔支出都必须产生效益”,能否促使蔚来转向更注重效率的模式?
李斌开始深度参与供应链管理:查成本、谈价格
有消息人士对澎湃新闻报道,近期蔚来公司内部实施了CBU体系调整,把企业整体运营事务分解成好些个彼此没有交叉的业务板块,各个板块都设定了清晰的评估办法。
蔚来负责服务运营、能源供给等相关单位,实际上已经运用“基础业务模块”的运作方式超过一年时间,并且已经收获了某个时期的良好成效。
服务运营业务在2024年全年已经能够盈利,2025年用户数量有望持续增长,利润水平预计会进一步上升。服务运营部门涵盖各个区域团队、各项业务、所有站点以及所有项目,每个单位都配备一份经营报表,详细记录了财务指标的计算方法。依据经营报表的内容,团队会不断优化经营策略,以增加有价值的收入来源,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依据先前蔚来在内部实施CBU(基本经营单元)改革取得的良好成效,蔚来着手对公司整体进行组织调整,促使各团队摒弃陈规,增强业务认知,达成预定业绩。
在供应链管理、产品开发等领域,蔚来实施了显著的变革,着重强化了供应链费用的控制,提升了产品组件的通用程度,依据市场客户的实际需要做出明显调整,不断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以供应链为参照,先前,蔚来的成本控制小组仅提供采购费用参考意见,不具备强制性要求;2024年时,成本控制小组从采购单元分离,转变为自主运作的部门,直接向首席财务官负责,设定采购费用最高标准,超出特定额度需通过专项核准程序方可实施项目。
据知情者透露,李斌显著提升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介入力度,众多供应链采购活动他都深度介入其中。在产品研发的重要节点上,李斌会仔细审核成本,并直接参与电池等核心部件的定价协商。李斌还会依据每周销量波动,周期性地与供应链团队探讨采购成本削减的动向和目标实现状况,以此制定后续计划。
蔚来在2024年派遣人员到立讯精密考察研究成本控制方法,随后,李斌在蔚来公司内部持续重申“百万倍费用考量方式”,指示所有开支都必须用百万倍来衡量其合理性,例如,如果一辆车能节省100元,乘以百万倍,就相当于节省一个亿。
不能创造用户价值的岗位和项目该停就停
蔚来的组织变革也在继续。
有内部消息表明,当前蔚来旗下不同业务板块的诸多部门,正依据年度业绩规划,逐步实施机构调整,将力量集中到未来三年具备盈利潜力的业务方向上。以蔚来手机业务为例,自去年十二月份起,其运营模式已进行显著变革,原先负责手机软件的团队已整合至数字座舱部门,并且大量重叠职位得到有效压缩。
有消息称,今年初,蔚来李斌安排了多次内部会议,回顾总结工作上的成功与不足,对各业务部门说明了当前形势的紧迫性,促使团队摒弃旧有模式,增强管理能力,达成预定业绩。
最近在一场公司内部会议上,蔚来李斌谈到,对于无法为用户带来价值的岗位和项目,应当果断终止,确保每一笔资金、每一个职位、每一个项目以及每一项固定资产投资都有明确的成本承担者,要么通过外部渠道获取收入,要么从公司内部产生利润,如果没有人承担费用且经济账目无法平衡,就应避免推进这类事务。李斌还在会议中多次重申,将公司管理好是对用户最有力的保障。
2024年全年,蔚来公司总共送出了22.2万辆新车,比上一年增长了38.7%。蔚来品牌总共送出了65.08万辆新车,乐道品牌总共送出了2.08万辆新车。根据财务报告,蔚来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入是186.74亿元,这个数字没有达到市场的期待,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1%,但与上季度相比增长了7%;净亏损进一步增加到了50.6亿元。
李斌在去年的内部信里说过,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最激烈、最残酷的时期,两三年之后,只有少数优秀企业能够活下来。他还再次强调,2025年销量要增长一倍,2026年公司必须实现盈利,这是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期,公司任何一点薄弱环节都会在角逐中被极度凸显。蔚来的调整究竟是痛下决心还是治标不治本,未来的销售状况和财务表现将提供明确回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